2023澳门六开彩查询记录

    • banner
    • banner

    陈春花:真正的挑战不是技术而是心智模式和重建组织运行机制

    文章来源:admin   时间:2024-03-12

      “数字工作方式”是花老师以及团队在过去5年研究的主题之一,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和挑战,特别是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,让“数字工作方式”的实践价值凸显。

      进入数字时代,取得工作成效的方式变了,比执行力更重要的是员工的创造力、协同力、洞察力。因此,真正的挑战是工作者心智的改变,以及重建组织运行机制。“改变”是个体和组织都要认真面对的主题。

      好文4922字15分钟阅读如果说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过程,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,就是从现在的工作方式要转向全新的工作方式,从熟悉的业务模式转向陌生的领域。

      数字的工作方式到底要怎么转?我们怎么去理解它?这个部分对每个人都是很大的挑战。

      这是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工作方式。从企业的角度,企业要找到新的工作方式或者合适的工作方式,让企业不断地更新,这是企业的成长性。

      因此,我们在讨论工作方式的时候,恰恰也是企业自己解决问题,取得绩效实现目标的工作方法或者手段。

      所以组织和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工作方式。当我们拥有工作方式的时候,在取得绩效和实现目标的时候,心里就比较有底了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讨论工作方式的概念。

      从定义上来讲,工作方式是人们达到一定的目的和效果,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和手段。工作方式的数字化转型,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:

      因此,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中,工作者取得成效的关键是工作者对岗位或者角色的胜任,因此,我们会讨论岗位的胜任力。

      过去,我们比较关心公司给的岗位是什么,角色是什么,任务是不是明确的,以及有没有流程让我获得资源。当我获得资源的时候,任务就可以完成了。

      为什么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中,这种工作任务的分派可以取得成效?因为在传统的工作环境中,绩效产生的关键是企业在相对稳定的环境里,目标和企业的边界都是相对明确的。

      比如,过去企业在设定年度目标时,会很明确地提出,今年涨10%或者15%。为什么企业可以很明确目标,因为我们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。为什么到了数字化技术下,目标变得不明确?因为环境变得不稳定,所以目标也变得不明确。

      人并不愿意固定在岗位或者角色上。数字技术让个体变成强个体,因为数字技术让个体拥有之前所没有的三种能力。

      第一,过去,很多管理利用了信息不对称,管理者因而有了权威感。今天,数字技术让个体拥有非常多的信息,大家很容易获取知识。

      第二,数字技术提供了很多低成本的工具。过去,普通员工没有机会组织会议,今天,腾讯会议、钉钉这类工具,普通员工也可以非常有效组织会议。

      第三,个体和技术组合在一起,产生了很多新的价值。比如直播的主播,短视频的博主,个体价值的呈现非常明确。

      今天的组织里有非常多的工作主体。过去,正式员工是工作主体,今天,零工也成为组织的工作主体。

     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,机器人也成为了工作主体,因此,我们的工作方式除了和组织内的人合作,与有和组织外的人合作,甚至和机器人合作。

      过去,我们把内部做好了,基本可以取得绩效或实现目标,今天,我们做好了内部的工作,也不一定会取得绩效,而且,颠覆或者迭代不是从内部产生的。

      今天要取得工作成效,一方面要跨越不确定性,另外一方面要处理复杂性,我们不大可能安安稳稳按照计划就把绩效拿到了。

      取得绩效的影响因素变了,与我们合作的工作主体变了,个体本身的能量也变了,环境又是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,就使得我们的工作方式也的的确确要发生变化。新的工作方式,有几点很重要的变化。

      与传统的工作方式相比较,今天工作者取得成效的关键:工作者的创造力、以及与他人的协同。

      如果我们还在依赖传统的工作方式,强调胜任力,关心岗位和角色、意愿和能力,已经无法取得绩效。

      组织的岗位和角色一直在变动,我们只有跨部门、跨组织的协同,真正广泛地合作,才能应对不确定性和复杂环境,实现绩效目标。

      在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数字化时代的工作方式,工作者在组织中的定位、角色、路径,有什么不同?我简单给大家做了一个对比。

      传统工作方式中,工作者的定位是任务工具人。员工承担了组织的任务,完成任务就获得了绩效,角色和路径相对固定。

      过去,我们会有职业生涯的规划,因为组织有明确的目标,在设计成长路径中安排角色,我们按照角色来成长。今天,很多企业管理者问我,能不能做职业生涯的规划?我的回答,很难。外部环境变得又复杂又不确定,无论组织还是个人,都很难跟着目标路径做规划。

      过去,我们对岗位的评价是层级,例如副总经理或者部门经理,今天我们对岗位的评价,是产出的结果是什么?

      实现目标的路径也变了,我们需要找到更多人帮助我们实现工作目标,因此,我们变成了工作目标的共同管理者。

      从传统的工作方式到全新的工作方式,取得工作成效的方式变了,因此,作为管理者,我们首先要了解工作成效的内涵发生了什么变化,再做比较好的准备。

      传统的工作方式中,影响绩效的核心因素是能力。比如我们评价老师,会讨论老师的表达能力,对课程体系的理解力,前沿理论的学习,以及实践的应用。

      数字化工作方式中,我们对老师的岗位要求,不仅仅是刚才提到的能力,还需要强大的动态调整能力,老师所教授的知识,是实时调整的。因此,我们对老师的要求,其实是变了。

      来到数字化时代,不仅要有意愿,还要协同利益相关者,让更多人有协同创造的意愿。换个角度,为什么有些人比较容易成功,有些人则不容易,根本的区别在于,是不是调动别人一起工作。

      数字技术背景下,取得工作成效,还必须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。我在研究企业管理中,企业必须让顾客以及所有影响顾客的人,参与进来,一起创造顾客价值,才会取得工作成效。如果我们只是完成了自己的责任,是无法取得工作成效的。

      某种程度上,在数字化时代,个体取得工作成效的要求变得更高,更复杂了。平台的数字技术和工具,事实上,是帮助我们让更多人参与到价值创造中。

      如果数字化是从传统的工作方式进化到全新的工作方式,这种新的工作方式是什么?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看。

      工作成效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从对角色和岗位的胜任力转向了创造力和协同力。这是在数字化的工作方式中,需要讨论的第一个维度。

      什么在影响工作者的工作意愿?其实是工作者怎么认知工作,以及如何应对变化。

      组织管理理论对工作认知的研究比较丰富,一个是从工作激励的视角,一个是从工作设计的视角。

      我们比较熟悉的马斯洛五层次需求理论,奥德福的成长激励影响因素,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,公平理论或者强化理论等等。

      这些激励理论,更多是从组织的角度,如何让人喜欢工作,然后把工作做好。但是,今天的组织要面对更多的人,从个体的角度看工作认知,就需要我们从工作设计的视角出发。

      岗位角色设定以及各角色之间的连接机制和协作机制设置,比如公司的流程、制度以及组织结构的设计。

      也就是在组织中,我们比较关心组织分配的任务和责任是什么,又匹配了什么资源和权力,我与周围人的关系是什么,协作和连接的机制是什么?

      所以,我们常常说,组织与工作者之间,本质上是工作任务分派与接收的关系。组织将自己与工作者之间的关系称为劳动关系并加以保护。

      在工业时代的工作系统中,组织管理的基本假设是“企业是创造顾客价值的主体。”以企业为中心进行价值活动分派,工作者就是任务工具人。工作者的工作认知,就是对工作任务的认知。

      数字化时代的工作系统中,企业价值活动从企业为中心转向以顾客为中心。企业不再是创造顾客价值的唯一主体,工作者成为主体之一。工作者的工作认知,从工作任务认知转变为价值共创认知。

      比如大家所熟悉的零售行业,过去,百货公司决定了选品、选址,以及由什么样的方式购买,因此百货公司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就是摆放货品,卖产品就可以了。今天,卖什么产品由后台的数据决定,因此,工作人员的工作就变成了,如何寻找更多饿商品给消费者?如何与顾客互动?如何即时了解消费者对商品的反馈?等等。

      在新的零售方式中,我们对工作认识不再是过去售货员的认知了,而是与顾客在一起,不断与顾客共创价值的人。这就是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数字化的工作方式的不同,由任务认知转变为价值共创的认知。

      前面我们提到取得工作成效的方式变了,工作的认知也变化,下面,我们来看数字技术带来的工作系统,由什么构成?工作系统由四个要件构成。

      今天,数字主体占了工作主体的很大一部分,因为数字和技术的背后支撑,数字主体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,我们对于工作的理解和实现工作的可能性,确实要改变了。

      数字工作系统在今天已经很普遍,比如钉钉、企业微信、飞书、致远、金蝶等等,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协同工作软件和平台。我们在调研中,也发现很多企业在自己构建这些系统。

      如果团队成员技能互补,精通各自的领域,又主动协同,朝着共同的目标行动,团队的力量是非常大的,取得成效的可能性也会变大。

      今天,对我们每个人比较大的挑战是,能不能成为数字个体?数字个体是指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个体。

      因此,在打造企业的核心优势时,我们更关心,怎么聚焦生态网络,协同一切可能的合作者。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。

      微软的CEO纳德拉在写《刷新》时,讲微软怎么跟上云时代,就是把之前的对手转变为合作伙伴。如果还停留在对手的阶段,是没有办法跟上新的机会和时代的。

      因此,企业要从聚焦自己核心业务的领先,转向构建生态网络,协同更多的合作者上。

      领导的定义,是指影响他人去做你希望去做的事情,也就是让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和目标去行动。

      因此,我们在组织内部和外部,形成广泛的信任,达成共识。同时,我们在训练“自我领导力”,保持开放、好奇的心态,高度的自律、广泛的学习,把“自我为中心”转变为“以组织成员为中心”。

      由此可见,数字工作方式,是指通过建立数字工作系统,形成敏捷团队、赋能数字个体、升级数字领导力,以更高的效率为顾客创造价值,并由此获得企业的成效与结果。

      在这个过程中,每一位工作者都必须做出改变,因为,真正的挑战并不是技术,而是组织成员心智改变,以及重建组织运作机制的能力和行动。数字工作方式的核心是智能协同,让人更有价值、更有成效。(本文完)

      2024新春大课——增长战略,帮助企业管理者重塑增长信仰,以增长应对变化。

    上一篇:为啥广东人喜欢称呼外省人为北佬
    下一篇:中国打工人简史:从《外来妹》《北京人在纽约》到《打工人语录
    【返回列表页】